|
|
DV后期实战技巧 高品质rm视频制作指南
- }5 k! i0 ^7 n5 |
3 k' e5 b6 }. H6 T' FDV后期实战技巧 高品质rm视频制作指南
% E0 n8 R# O& Q8 ]. s4 { `6 T4 v1 X3 ]8 ]
一般来说,很多DV玩家都是把拍摄的片子采集编辑压缩成VCD或者SVCD或者DVD的格式输出,通过刻录为影碟进行保存,不过随着宽带的普及,也有很多玩家开始把DV转制为流媒体格式放在网络上和网友共享,RM格式是最广泛的一种网络流媒体,但是初学者制作rm玩玩不得要领,其效果很不好,以下一些技巧能够帮助各位同学制作出高品质的rm片段。 $ c9 y1 L+ N' }; M# [" f
6 Y7 Q* q1 L2 ~' d
首先记住的是-千万不要用全帧率(FullFrameRate)编码。如果是以30fps的帧率编码RM视频的时候,除了获得巨大的文件、损失的画质和增加播放时丢帧的可能外一无所获。相反采用NTSC制15fp或者PAL制12.5fps的码率进行编码压缩的时候,往往有不错的效果。创建文件的时候,不要选择创建SurestereamFiles,要选择创建Fixed-BitrateFiles。前者除了吞噬带宽外没做什么其它好事情。 + y* C6 h6 i8 x- |% P9 E. e$ j8 n$ I
. Y) p, p! i! H1 Y1 [+ [# o6 X) x
不要创建非标准大小的视频。常用的320×240格式完全够用了,建议制作前将原视频文件转换成320×240。如果你觉得原视频文件分辨率的确很高,有必要转成大尺寸画面的RM文件时,也要记住把生成文件的长宽比调整为4:3,具体数字最好都是16的整数倍数。当然,在转录16:9长宽比的DVD或者DVDRip视频的时候是个例外,此时长宽比设定为352×192或者320×176是比较理想的。记住,每当视频长宽翻倍,带来的是至少4倍数据量的增加和由此造成的对带宽和CPU占用率的要求。 . S4 n+ ^" W5 E/ ^* y2 w# h5 g
" @7 h% K" ` k7 v, @- Q* S, ?
不要采用低位速率Bitrate(位速率或称比特率)的流媒体作为你的编码源文件。使用3000kbps甚至更高画质的视频源文件进行编码压缩是获得好效果的保证,同时最好不要把MPG文件作为源文件,AVI始终是编码源文件的不二选择。
3 I+ i, o: W8 P( h) [
, k; {+ S0 b. T. P" a1 \2 \ 不要试图通过从外部视频捕获设备来直接“实时”压缩制作RM影片。这样会造成丢帧,也加大了系统工作的压力。不要随意设置生成文件的位速率。对于RM影片来说,120kbps~400kbps是合适的,一般情况下更高画质影片的生成还是交给DIVx吧。
& X) O; M; x+ L. S# ^9 ?- \- D- s2 p* f$ \) S" s
千万不要以低于16kbps的压缩率来压缩音轨。那样的声音和蚊子没什么两样。也不要对单声道音轨使用高于32kbps的压缩率和对立体声音轨使用低于64kbps的压缩率。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音轨带宽。
9 {) W: {( l2 O; I: [1 _# J3 b+ H
, f2 R) m" \# {* ^: J5 { 最后顺带提一下使用压缩编码引擎的选择。从最大文件压缩率出发,使用RealVideo1.0或者RealVideo2.0(G2)CODEC,而从获取比较高画质来看,使用RealVideo3.0编码引擎(即RealPlayer8.0开始使用的引擎)比较好。在硬件条件相同的时候,RealVideo1.0往往会比G2有更好的画质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