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段落(或称蒙太奇句子)组成,每一个蒙太奇镜头段落又由一个或若干个镜头组成。场面的 9 j; P4 ^3 p9 }4 V4 [+ `
转换首先是镜头之间的转换,同时也包括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的转换和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
8 i% g+ m* O, G$ ` 。为了使电视片内容的条理性更强、层次的发展更清晰,在场面与场面之间的转换中,需要
; C2 f. j, k5 V5 m 一定的手法。转场的方法多种多样,但通常可以分为两类:一种是用特技的手段作转场,另
. c6 W6 Q( L6 k3 L: g% W 一种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作转场,前者也叫技巧转场,后者又叫无技巧转场。
7 u3 [6 K( b) p 一、技巧转场的方法 0 P$ C& u' A/ O" o6 L$ q
技巧转场的方法一般用于电视片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,它强调的是心理的隔断性,目的是使
, C8 T1 q0 a: V k" y 观众有较明确的段落感觉。由于电子特技机、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,特技转换的手法有数 百种之多,但归纳起来不外乎 以下几种形式:
: j% X! Y. c7 O& a, a 1.淡出与淡入 6 N9 F4 T) n |
淡出是指上一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去直至黑场,淡入是指下一段落第一个镜头的 + M' G9 M* K" ]
画面逐渐显现直至正常的亮度,淡出与淡入画面的长度,一般各为2秒,但实际编辑时,应 , z+ A( `% L# Y$ Z+ B% ?8 ^
根据电视片的情节、情绪、节奏的要求来决定。有些影片中淡出与淡入之间还有一段黑场, 给人一种间歇感,适用于自然 段落的转换。 s6 n. d/ [- r) S! d1 p2 Q& m2 t
2.扫换
3 S1 e' [3 u% H! e4 X3 Y D 扫换也称划像,可分为划出与划入。前一画面从某一方向退出荧屏称为划出,下一个画面从 3 e7 W3 T0 G: C, z" e
某一方向进入荧屏称为划入。划出与划入的形式多种多样,根据画面进、出荧屏的方向不同 9 a) n7 X1 ], u; C1 W
,可分为横划、竖划、对角线划等。划像一般用于两个内容意义差别较大的段落转换时 。 7 G( ~# h& ? a" i& a
3.叠化
4 o0 A* D: O7 D3 u; B) ]( i( C 叠化指前一个镜头的画面与后一个镜头的画面相叠加,前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去,后一个 * n ]2 x1 Y7 r& l
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的过程。在电视编辑中,叠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:一是用于时间的转
5 P/ p& k4 F- ^& ?$ U 换,表示时间的消逝;二是用于空间的转换,表示空间已发生变化;三是用叠化表现梦境、
3 p. ?) G1 W3 `2 i% X 想像、回忆等插叙、回叙场合;四是表现景物变幻莫测、琳琅满目、目不暇接。另外,在电 9 n2 `$ b( ]0 W
视片中,经常可以看到镜头与镜头之间用叠化的方式进行连接,主要是因为在两个画面之间 . F- G/ X2 b6 a; y) Z0 Z6 H8 v
,用切换连接不顺畅或过于生硬的情况下,用叠化可以保证转换的顺畅,但这种情况是消极 的用法。
3 h6 l. ?7 h4 w( X1 { 4.翻页
! P# ]7 Q& b0 N( i4 L 翻页是指第一个画面像翻书一样翻过去,第二个画面随之显露出来。现在由于三维特技效果 ; j) S8 e/ d7 K0 E1 |4 M, q/ Z+ q* P
的发展,翻页已不再是某一单纯的模式。
6 H# E* u+ b: s# A1 M8 F 5.停帧 6 N9 a @! N# f! i
前一段落结尾画面的最后一帧作停帧处理,使人产生视觉的停顿,接着出现下一个画面,这 比较适合于不同主题段落 间的转换。
# i8 X& L3 X, E 6.运用空镜头 6 N ?; B/ E/ ^/ y# l
运用空镜头转场的方式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,特别是早一些的电影中,当某一位英雄人物
6 O' T. J5 B+ f& m h/ i4 N: \ 壮烈牺牲之后,经常接转苍松翠柏、高山大海等空镜头,主要是为了让观众在情绪发展到高 / N- H+ W. V" ]7 {
潮之后能够回味作品的情节和意境。空镜头画面转场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。
) ^+ r$ I9 q8 Z/ R J" N 除以上常见的转场方法,技巧转场还有正负像互换、焦点虚实变化等其它一些方式。 D% ^: j8 L( u* y0 \6 Q9 i
二、无技巧转场的方法
! c" v _8 Q; Y1 i$ X 无技巧转场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上下两段内容的,主要适用于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的 5 x& n3 \( }; O `$ q5 v0 u, \
转换和镜头之间的转换。与情节段落转换时强调的心理的隔断性不同,无技巧转换强调的是 视觉的连续性。并
$ Y; i* t* w, y 不是任何两个镜头之间都可应用无技巧转场方法,运用无技巧转场方法需要注意寻找合理的
0 H; A x- [: c 转换因素和适当的造型因素。无技巧转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: " ^0 ^+ a; v }
1.相同主体转换 6 b* O6 s% U: k" u' i; a* l
相同主体的转换包含几个层面的意思:一是上下两个相接镜头中的主体相同,通过主体的运
5 y5 ` r+ d- P* D, { 动、主体的出画入画,或者是摄像机跟随主体移动,从一个场合进入另一个场合,以完成空 ! n8 _2 b8 D8 ]: O
间的转换;二是上下两个镜头之间的主体是同一类物体,但并不是同一个,假如上一个镜头 8 y( W7 X; @9 t
主体是一只书包,下一个镜头的主体是一只公文包,这两个镜头相接,可以实现时间或者是 7 F. P9 l% ^; o: f" q/ O/ s. t q2 q
空间的转换,也可以同时实现时空的转换;三是利用上下镜头中主体在外形上的相似完成转 场的任务。
* T3 Z' F8 u+ N8 @+ T- Y 2.遮挡镜头转场
1 {) z; d2 B% M: b' ~6 _. B; V% @3 I 遮挡镜头转场是指在上一个镜头接近结束时,被摄主体挪近以至挡黑摄像机的镜头,下一个
8 [. e- j& I* m* t 画面主体又从摄像机镜头前走开,以实现场合的转换。上下两个相接镜头的主体可以相同, $ u3 K# }2 y: x
也可以不同。用这种方法转场,能给观众视觉上较强的冲击,还可以造成视觉上的悬念,同
8 y# P* E+ I: T" v& g 时也使画面的节奏紧凑。如果上下两个画面的主体是同一个,还能使主体本身得到强调和突 出。 8 f1 A' m1 M0 W, i
3.主观镜头转场
, u3 W" |: Y" r" _; k 上一个镜头拍摄主体在观看的画面,下一个镜头接转主体观看的对象,这就是主观镜头转场 & b& l8 ?0 s5 r, \; ~+ u
。主观镜头转场是按照前、后两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转场的手法,主观镜头转场既 显得自然,同时也可以引起观众 的探究心理。 9 w5 h" M" r [' \* W: Z+ g
4.特写转场 : r ?8 \3 ?+ `; ^ C
特写转场指不论上一个镜头拍摄的是什么,下一个镜头都由特写开始。由于特写能集中人的
7 j& K5 H! O7 f' q) c 注意力,因此即使上下两个镜头的内容不相称,场面突然转换,观众也不至于感觉到太大的 视觉跳动。
( J% j2 g8 m5 m; ?2 g 5.承接式转场
|) W; e+ z. ^! s: j7 Q% c 承接式转场也是按逻辑关系进行的转场,它是利用影视节目两段之间在情节上的承接关系, - z8 E# N9 \" w& j
甚至利用悬念、两镜头在内容上的某些一致性来达到顺利转场的目的。 9 N# }6 V2 W0 A, u8 N/ n+ H( s$ i
6.动势转场 2 n- J* S8 M* B1 H
动势转场是指利用人物、交通工具等的动势的可衔接性及动作的相似性完成时空转换的一种 方法。 $ M% K' d( Q9 V, V# P
除了上述六种较为常用的无技巧转场方式之外,无技巧转场方式还有隐喻式转场、运动镜头 9 ?& r! @* D5 n. e/ }
转场、声音转场、两极镜头转场等其它几种形式。 8 `$ x( X* ?* z% U
当然,技巧转场和无技巧转场的方法,在实际应用中都必须符合整部电视作品的要求,切不 $ h1 s7 ~4 ]9 D1 N" i" ^1 Q
可滥用、乱用。如果用得合理、用得巧妙,不仅会给观众一个明确的段落感、层次感、还可以给整部作品增色。 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