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我们经常看到,为何有些片子仅仅是硬切而已,但却看起来很流畅。其实一个片子的流畅与否与使用了多少转场特技没有关系,电影中的剪辑方法无非是:
& F8 ], M& n5 F1 L- O: ? 1硬切、2叠化、3淡入淡出,很少使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转场。 但是能够达到让你根本不注意这些细节而被情节所吸引,这就是剪辑的精髓所在:用画面讲故事。
0 F# d$ y+ D, s8 w$ `# s2 A5 |+ d' l
, P* ]# R0 a3 n4 c 有人指出:流畅的秘诀是动接动。其实这并不是唯一方法,剪辑还有静接静、动接静、静接动,效果要因片而异,都一样能剪出很流畅的片子。 画面剪辑其实没有太多的限制,可以自由发挥,但是有一些准则是不能违背: 2 E0 `1 ~# h; x: e
' O1 H! C: H3 u# z$ V6 y
比如说动接动
5 A" M. b r) F( z- m- a. H$ J4 w9 W. `. B
1:既然是动接动,那么画面就不能是死的(固定画面),必须要有"推拉摇移跟升降"中的任意一个,如果碰上死画面,到PM或AE等软件中作推拉!!清晰度虽然有一点损失,但比起损失画面流畅感来说,要划算得多。 ; q/ G& n5 J7 {& R
8 b8 g. z! k; N
2:两个画面不能是相同景别相似机位(通常情况下,同机位剪辑是大忌,除非你追求特殊效果) - x% u: ?: `( [$ {
$ p9 P- ]8 ^5 b8 @0 [9 Q S 3:不能等画面运动到落幅才接,(简单说快定住或定住后)这样会影响流畅感,很多人以为画面一定要长到看清楚才行,其实画面剪辑也是一种调动人想象力的技巧,一个很短的镜头因为人的经验、想象,自然而然的把未表现的内容当成是已表现。
! C5 t' G* a8 z) d) M7 h4 u1 w# O3 n
4:动的要有根据。如果是一个人在到茶壶喝水,那么镜头的逻辑关系就应该是:手拿茶壶、开盖(如果有)、另一只手拿杯子、倒水、水满......(基本上正常的规律),如果顺序颠倒,这组镜头就会看起来别扭。 : m$ V$ q# ?, m% X4 r
8 o( `! z. w# V2 [5 m: ]/ V 5:注意节奏。节奏有两种:
) s/ {% e. O) x! j8 {- v
# R/ V! g' ]5 x( s, y 1:所表现的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的内在节奏。这是本来就有的。
% g+ P9 g4 H/ |( b 2:外加的如音乐、噪声、 这是人为的、利用外加因素控制节奏。
8 m, q$ X+ H7 V) W$ A$ h* W* }* [* h7 B& ] N9 x
一条片子不能没有节奏,所谓流畅感其实就是剪辑中的节奏对人的冲击带来的心理影响。 呵呵呵呵,讲了这么多,其实这些内容讲是讲不太明白的,最好能实地演示........大家有兴趣就学点理论知识吧......
, N9 w j+ E% v; F' i4 i1 p* l% m( ]0 z6 J3 I
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