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角度决定着观众将从哪一个观察点去看待内容。改变机位角度,就是把观众转移到了另一个观察点之上。 影响机位角度变化的因素有:机位角度被人为改变、被摄体旋转了角度;机位高度被人为改变、被摄体下降或提升…… + {/ L# g0 I t S& H" R$ P4 I# |
X/ D% N7 A* W# H一、 对于被摄体的角度----拍摄方向。
$ O; J/ b+ u0 t5 I/ Z: b) A
$ g9 _4 w- {- h9 N( ~ A.正面拍摄 ( [$ U% h9 k! I* A) N$ ^
/ T6 }# k* T- v2 W! J
正面方向拍摄时,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进行拍摄。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视线在同一直线上,主体处于画面中心,观众看到的是被摄主体正面形象。 正面拍摄的作用: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以及横向线条;在拍摄人物时,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动作。 正面拍摄的镜头所包含的特定画面语言可以有:有利于被摄主体与观众的交流,产生亲切感,也容易显示出庄重稳定、严肃静穆的气氛。 正面拍摄的不足:空间感透视差,场景缺少立体感;画面构图容易显得呆板、无生气;前面的被摄物体容易挡住后面的物体,使画面信息表现不完整。
( j" q( E: m$ u7 n8 O4 N0 O/ c" V% |
' g! E7 t; l/ M G! D; l% Z$ i6 }7 W# p/ F( V- G
$ t# }0 y& w0 p- ?+ f. p B.正侧拍摄
K: z* h. p; i
- G$ z# u/ `# I+ d7 a 正侧面方向拍摄是指摄像机镜头轴线与被摄主体朝向轴线垂直、在与被摄主体成90°的位置上进行拍摄。 正侧面拍摄的作用: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、运行姿态及轮廓线条,表现被摄主体的强烈动感和运动的特点。 正侧面拍摄的镜头所包含的特定画面语言可以有: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、冲突和对抗;表现出被摄主体交流双方的神情,并兼顾对象的活动以及平等关系。
& A) T! X/ h& O, ^" H) a9 h1 c0 U* }0 x
正侧面拍摄的不足:只能表现出被摄主体的正侧面,空间透视感较弱;被摄主体与观众间缺乏交流。- z7 N1 X9 H/ \+ x2 V) z9 W
! ]/ P6 N5 u2 r& i' \. d1 r2 q: z0 A) W
) Y/ \4 p6 q l
/ r! y* N1 m4 M( V4 b# ? 9 a+ [- X0 `7 A: v% a$ h
3 H* l& G6 W# e4 f. _
C.侧面拍摄
- m1 K0 |, E. m5 X/ M3 |
. r/ A. F1 m* b0 T+ d 侧面方向是指摄像机与被摄主体成一定夹角进行的拍摄方式。侧面拍摄方向是摄像方向中运用最多的一种。。 侧面拍摄的作用:能表现主体的特征轮廓;使画面变得生动活泼;侧方向还有利于安排主、陪体,区分主次关系,突出被摄主题的作用。
5 Q. m2 r- x% z) P6 G
+ \3 C0 V# M9 ?; ]1 s, |9 Z, z( v9 j4 Q6 A
! n4 ^4 m% k. [! N. D* l& J
; O8 s% A) C( }; a/ e$ A! q v9 Y
1 v+ p, i+ t0 d' e4 t4 P2 v; b D.背面拍摄
3 w& y1 G4 ?- R f. v p
* B6 w* h2 J5 A/ c* I' } 背面拍摄是指从被摄对象的背后进行拍摄,可与画面所表现的视向一致,给观众以与被摄主体有同一视线的主观效果。有时也可用来改变主、陪体的位置关系。 背面拍摄的作用:使主体视线前的事物成为画面的主要对象,主体与背景融为一体;由于观众不能直接看到被摄主体的面部表情,故画面具有一种不确定性,给观众积极思考和联想的空间,可以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;这样的拍摄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难以表现的心理状态。
6 O z. o( l2 g: r* V- u! p9 G g, n% M$ g8 {, b
8 Z' y$ R: _9 K+ _( q3 j, i2 w
8 F. C( R9 |% j5 q4 O
K2 {& D7 o) a( P- c% I5 v' s# N% \+ V
# ~3 W1 w6 L. n6 p
5 A' W+ \+ Q/ r. t[ 本帖最后由 任天行 于 2009-9-16 01:04 编辑 ] 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