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应朋友们的要求,把ProCoder中的每个参数遛一遍,写一个不太详细的祥解,供大家参考。其实我想,这些参数在各个MPEG压缩软件中都是差不多的,很多朋友也都很熟悉了,有不对的地方,还请指正。
/ c5 w! k6 q5 p3 a' h l0 l
; U, e/ ?+ R( l4 B0 U# Y 首先,最重要的目标格式的参数,以DVD-PAL为准:
7 `; h+ A5 z7 `( F, P% X- \〉Destination目标,就是设置压缩后的文件名称以及存放位置,另外就是Total Bitrate总码率,是所有的视频流和音频流相加的总的码率,VCD/SVCD/DVD标准有严格的限制!. S" o/ h8 Z( w0 |% Z7 ~
〉Taget File Splitting目标文件分割,可以按照时长或大小分割目标文件
1 ], n6 S% v k6 d〉Basic Settings基本设置:, h* }1 t5 a- l5 B% n7 k
Format格式:DVD/SVCD/VCD,没什么可说的,如打算对所有参数进行调整,可选自定义User Difined,但要注意目标文可能存在兼容性的问题& |( X3 o' ~+ a- O, J
Video Standard视频标准:就是PAL/NTSC,也就是所谓的P制和N制啦,对于我等来说,P制的好处是分辨率高,N制的好处是闪烁感小,但必须和你的视频源和播放设备保持一致——虽然可以转换,但转换的同时也会带来质量的损失!) I" g; } \: S O0 X! }
Stream Type流类型:MPEG2 Video+Wave file视频和音频各为独立的文件,有时候是必须的做法,比如刻成DVD盘;MPEG2 Program Stream就是生成一个含有视频和音频流的单个文件9 K3 j/ T, J) |1 p4 H; r6 o9 R2 L' t9 Z5 Y
〉Video-Basic视频部分基本参数:2 K6 B4 Y1 M" u: g* f5 p; V: W
Width/Height分辨率,这是标准的,DVD720*576(PAL)/720*480(NTSC);SVCD480*576/480*480;VCD352*288/352*240,非标准的分辨率很有可能在多数的播放设备尚无法正常播放8 G- t& W0 I8 b+ c! }
Frame Rate(fps)帧速率,这也是标准的,PAL 25/NTSC 29.97* C6 j3 N; s# U6 W
Interlacing隔行:Non-Interlaced逐行
- E! z9 h; S" a Upper/Even Field First高场/偶场先
# @2 T2 {& F) _0 S* N; Q2 l Lower/Odd Field First低场/奇场先,DV必须选这个! _* k, N. v7 A- d6 i8 K
Aspect Ratio屏幕宽高比:4:3还是16:9,影响的不是分辨率,而是像素点的形状
+ |# b( M4 V9 d! D& n3 {8 t5 ~ Speed/Quality Mode速度/质量选择:如果是试验(只在乎时间),就选High-Speed高速,质量最差;Highest Quality最高质量,其实也不是最高质量;Mastering-Quality决定性质量(不知道怎么翻译才好)这才是最高质量,当然速度也最慢,但也不会像程序所说的需要10~20倍的时间,根据经验,速度大概是Highest Quality的1/2~1/3,推荐!
0 ^+ X6 R% ]8 e3 H CBR/VBR Type恒定速率/可变速率:2pass VBR:2次处理可变速率,首先对视频流进行通盘分析,然后决定码率的分配,综合质量/性能最好,但所需的时间增加一倍,推荐!. G& a9 e; V5 C, }: K1 y* A" b8 v
Video Bitrate/Max Bitrate平均/最高码率,以kbps为单位,VCD固定为1150,SVCD标准最高为2600,同时要注意视频+音频最高码率的限制(一说2800,但我试验的结果是2760);DVD标准最高9800,最低取决于你对质量的要求,一般不能低于4000。推荐4000~8000 2pass-vbr!- E1 U, J% H( ^8 \! t1 z7 r
当然,有些影碟机允许比标准高得多的码率,你可以试一下,总的原则就是在容量和影碟机允许的前提下,码率越高越好!
* r0 D# r( l" W# ^; C〉Video-Advanced视频高级选项,这儿的改动最容易引起兼容性问题,一定要弄明白、多试验!一般情况下还是使用默认设置。
+ y; b6 P2 v( }+ M9 `6 HUse Closed GOP使用封闭的GOP:封闭的GOP是指P帧和B帧只能基于同一个组内的I帧,带来的好处是在播放时前进和后退的最大延迟不超过一个GOP,对于直接编辑MPEG2文件比较有意义,但同样码率下会带来质量上的降低(或者说编码效率上的损失),最好用默认——不使用!; @0 g! B# S) e" }+ A# |3 B3 V0 \
Number of Frames in a GOP一个GOP内的最大帧数,DVD Video的标准限制为36,除非你肯定你的影碟机支持不同的数字,否则就使用默认的15。/ p8 R8 A& G9 U# A
Distance Between I/P Frame:I/P帧间隔,默认的自动Automatic最好(除非你肯定知道哪个更好). X+ @. C6 y- ~. i
Use Sequence Header Interval every GOP,DVD标准要求,改不了5 [* L r( |9 Y8 h. R$ l
Picture Structure画面结构,允许编码器在处理隔行视频源时进行优化,有些影碟机不支持含有fielded picture(不要和上面的场序的问题弄混了)。如果你的影碟机支持,最好的选择是Automatic Selection自动选择。7 z8 ^3 A/ q3 M+ }5 z( U$ o
DC Precision DC精度:进行DCT离散余弦变换时系数的bit数,在复杂的场景中,提高该项值有助于改善画面质量。6 u9 b5 v# G; q8 E0 E' P
〉Audio-Basic音频基本设置
* @' {+ ?1 J6 M: \; s* O( w〉Audio-Advanced音频高级设置+ ` a, I/ k% S: `3 `" a, ]9 P( U
像对于视频来说,音频部分就简单多了,无非是采样速率Sample Rage,编码速率Audio Bitrate等,大家都比较熟悉,没啥可说的;值得一提的是,DV在拍始中录音的采样频率是48kHz/32kHz,而SVCD标准中声音的采样频率为44.1kHz,这儿存在一个采样速率转换的问题,CP没有提供可选项,但小日本和PR中有可选项但默认的设置是高度度低质量,出来的声音会存在一些问题!4 Z/ G. D+ r* d4 i6 | z
再说说这儿的Emphasis加重,我们知道,很多录音设备在录制的时候采用了预加重(pre-emphasis)处理,回放的时候就要求进行去加重(de-emphasis),如果是这样的音源,你这儿就应该选择相应模式。
1 N$ q6 k: O# i$ N4 c ~〉Multiples复合
6 n! n+ ^* a* A 大家知道,视频、音频、字幕等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数据流,当他们存在于一个文件的时候,就存在复合的问题,用默认的选型就可以了。7 Y) P& Q$ s& f2 z9 F8 a. i
下面再说说源数据的有关设置
$ t5 T, T, ~; h" o# w* ]2 @ CP可以正确的识别大部分源数据的格式选项,我在使用过程中只发现一个例外,就是MPEG文件的场序(Interlacing)问题,CP会按照逐行模式(Non-Interlaced)来处理!所以我们在重新压缩MPEG文件时,一定要对这项设置进行调整,否则。。。结果怎么样大家都知道,就不用我再说了吧? 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