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岸天使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论坛,不要冷落了陌生人新人注册后在此报道,奖励20羽毛:)严肃处理违规灌水行为及处罚办法
参与论坛宣传活动,获得积分勋章奖励知羽艺匠及其他模板资源下载珍惜你的ID 珍惜你的名誉
查看: 1215|回复: 1

[分享] 《从儒家的几个字来说做人》

[复制链接]

14

主题

287

回帖

158

积分

雾天使

Rank: 2

积分
158
QQ
发表于 2012-2-20 21:58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总汇几个字:“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、恭、宽、敏、惠、刚、柔、学、志、忠、恕、孝、悌、直、诚、谦、俭、中
全文是围绕上诉几个字所释,不喜欢看太多字的可以检索着看,这样轻松点!


凡做人的学问,可从儒家经典中提取。道家也谈做人,但没有儒家谈的更好。所以学必据儒家,然后心正,身诚。如此足可行万里路,否则一个小浪,就把自己打得支离破碎。儒家上谈到的几个字,就是把做人的学问囊括尽了。

我们来看这个几个字:“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、恭、宽、敏、惠、刚、柔、学、志、忠、恕、孝、悌、直、诚、谦、俭、中
道,可括后面的诸字。后面的字都是为了成道,得道。道,先天地生,万物之母。宇宙一切的运行之规律都是道之衍化。道主生之,德主蓄之。德有涵养,包容之意思。

德者,得也。怎么得?后面诸字则成德之方也已。人若修善,则德归之。《论语》上有句话说:“德不孤,必有邻。”这个就是厚德所以能载物。我们做人离不开个德字。德有能载万物。德字有上德和下德之分。老子有谓: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。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”为人以德,着意则无德。不得之得,物必归焉,此才是大德,所以如道一样生而不有、为而不恃、长而不宰。如此才能如《诗》里谓:“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。浩浩其天,渊渊其渊。”这个德字包容万物,覆载万物。也能滤汰万物。凡物无有生意,德则将把它摒弃掉,也是物、人不仁则将被萧杀掉。如何公呢?只能行仁,有些功利主义派,就以为仁是腐儒主义,在此只能让人哑言。因为这些只有自己体认去,否则辩个天花乱坠,也无济于事。

仁,主生意。孔子谓:“仁者,爱人。”孟子说:“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。”朱子谓:“仁者,心之德,爱之理。”天之大德曰生。故以仁推己及人,民吾胞也,物吾与也。窗前草不除,浑然与天地万物一体。此种精神方为有德。故德者,以仁。以仁爱之心,营造一个公的环境。这样呢,也就是广而能容,厚能能受。有朋自远方来,也就是德不孤,必有邻之谓。若此种公之环境不能营造,则需要‘学’。

《论语》开篇就谈‘学而时习’。也是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上说的:‘道问学’和‘切磋琢磨’。好学近乎知,修文德以来之。这个学习我们可以析两个部分:一者,是德性之知的陶铸,一者,习闻之知的获得。现在的教育大部分是习闻的知识,德性之知的熏陶则打入了“冷宫”。习闻的知识多给人以方法,而德性的知识,多给人以智慧和超脱,使其人格精神能与天地同载。德性之知是现在的道德学,习闻之知,是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以及经验知识的课类。其实其两者是不悖的。我们宋时期的陆王心学说:“道外无器,器外无道。”此两者是体用一源,本末兼赅的。所以偏于一端,都是不的中道而行的,都是不利人类理性社会的发展,最终会被历史的主宰者拖会轨道的。

有了仁,当需有个义字。义者,宜也。孟子谓:“仁,人之安宅,义,人之正路。”行仁当以义率之。义配理言,孟子说告子未尝知义,告子云:"不得于言,勿求于心。"孟子曰不可。告子把义当做外了。孟子说四端我本固有,非外铄我的。此义也是内发的。而不是在外刺激所得。荀子云:“义者循理”贾谊《新书·道德说》上说:“义者,德之理也”义是征于理然后反省于心。我们在义利的关口则不能争利而忘义。论语上云:“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”胡雪岩商训上有说:“商乃仁术,无仁则无义,无义则不通。”所以为人,当义为准,不然路子将不通。有了义呢?当需要礼来节之。儒家的伦常非毫无关联的,而是伦伦相扣,环环相连的。

礼者,理也。左传上有云:“义以出礼”。礼记·郊特牲:“义生然后礼作”。故曰“道德仁义,非礼不成”。(《礼记·曲礼上》)我做人有规有矩,不然就失之于野。孔子于论语上说到:“恭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。”所以无礼则不能成仁义。

智,好学近乎智。知人者智,知己者明。我们做人无智,则是非不分,仁义不辨。所以要知人、知己、知事。如何知?大学曰:“格物,致知。”日新其知,涤去私欲,刚正不阿,惺惺常存,久久顾是。智由德和慧所生。德的获得是能增加人的智力的。智者不惑,所以通过德培养能从本根上断去惑见,能使个体获得一种智识,立个‘镜子’。从而在人生中不被无明所弄,从根本上能安其宅,能居天下之广居,立天下之正位。从言行举止中,减少无明所带来的业惑。所以需要用德来养心,从内心中获得这种道一,再而用它去法天,法自然。委运任化,道通为一。此种灵性与天地相接,我不曾隔限宇宙,宇宙与我为一,灵性炯炯,惺惺不昧,慧性始由生焉。知明性灵,智在其中矣。

所以通过德之,获得慧,再由慧生智。从根本处立起人格的凸起和尽善。进而,使每个人都具此三种智识,或者是种德性。这样其人格是尽美的。

信,有三义。我在诸篇拙文都谈及。现再摘录如下:

一是,信仰。信其有而虔诚仰服之。此是人之精神脊梁骨,少之,则人志必疲软,委靡而不振。所以人当先获得信仰,信仰,是人之精神之粮食,少之,则人如果行尸走肉,苟活人世。信仰也有迷茫,也有异端之信仰。此是人不能确认善知识所至。故人也应该发其革故去新之道。不能尽其仰拜,牺牲个人之思想精神,这也不是信字。

二是,信用。信用孔子说的多。比如,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子曰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车无輗,小车无軏,其何以行之哉?”此是从信用上谈,信用,是对与人。而信仰和第三点的信心,都是从自己说起的。此在事上反映一个信字。信字主土,俱有五常之德。能行此信字,则仁义礼智之德俱在。

三是,信心。自信其心,心是道,是性。每人之心都是秉天之大德以生。尧舜孔孟不多一些德能。故,能否扩充而行之,全看一个信字。所以人不能无信心,不可小视自我。人人皆尧舜,将相宁有种乎?二曲子曰:“天地我立,万化我出,宇宙在我。”此之谓也。

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五者,是孔子论语中提到的五种达仁的路子。原文是:子张问仁於孔子。孔子曰:“能行五者於天下为仁矣。”“请问之。”曰: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”(《论语-阳货》)恭,是敬是发于外而言。恭主接事而言,讲的是貌恭。敬是主于心而言,讲得是心敬。敬者,诚恭也。不诚,则敬不实,不恭,则敬不庄。程子云:“涵养需用敬。主敬者,内则纯静专一也,外则整齐严肃。齐庄不懈故敬诚。敬,心体则端庄,礼三百,勿不敬,敬,则心诚,诚则明,明则顺,顺则通,通则达,达则神,神则化。君之德风也,小人之德,草也,草上之风,必偃。君子之德,以敬。人若能恭,则他人敬于己,自不受侮于人。宽,主心宽而言,上面说德字显公,宽字有含容之意。海不拘溪流,故能成其广。人能宽,故能得众。信在上文已说,此不赘。惠,给人以利。兵法上有云:“军无赏士不往。军无财士不来。重赏之下必有勇士。”人若吝啬,其在的生活圈里人心不能凝聚,所以惠可以使人。做人做事,不得不注意。敏,有勤奋的意思。天道酬勤,事在人为。故人要立个志向。人的志向获得,也是人自己的内识给予(文化),文化的获得也是学习来,有一种文化可以除外,那就是德性之知(良知)。人若是无大志,一般是被习性所转。志,是气之帅。一个人一定不能小其志,孔子谓,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;庄周谓:哀莫大于心死,所以做人第一,就是立个志。志的获得,需要正知识给以引导,若不得以正,终引火自焚。所以一定要明德日新,获善知识。

刚,刚则不欲。人的私欲太重,则其人格是靡萎的。刚,是能在其物欲中挣拔出来,不被物牵,乘物而游心,物物而不物于物。物来顺应,廓然大公。人的性格不能无刚。《中华圣贤经》上说:“人若无刚,不如粗糠。”然人性格也不能太刚。太刚则折,老子云:“刚强者死之徒。”所以人需要柔,水柔则能胜万物。但柔弱过度,则会太柔则靡。人若柔靡将被人欺,所以人要庄敬,庄敬生刚。做人要刚柔得兼,内刚外柔,此是上上之人格。现在教育注重知识的培育,却忽略了对人性格上或是德性上培育。这个是危险的,人性之本根不治,不能在内心中获得一种义理的充裕,其灵性是枯萎的。内圣不达,如何外王。所以现在的人要学儒家文化,儒家的内圣外王是圆透无碍的,它可以治心,治身,治家,治国,可以平天下。西人汤因比博士曾发了一句感慨:“若有来生,我愿生在中国!!!”所以,我们不能轻视自己,要恢复自信,学习中国文化,以此知识指导自己做人。

孝、悌、忠、恕。孝,《孝经-开宗明义》:“夫孝,终始事亲,中于事君,终于立身。”又《三才》:“子曰: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孝,乃德之本,行仁之基焉,教之所由生也。论语上继学习,紧接着谈孝悌。有子曰:“孝悌,其为仁之本与?”悌者,尊兄也。兄恭,弟顺。悌,友顺也。孝能尊长,发于外则能忠;悌能友其人,发于外则能恕。忠者,尽己而已,亦是尽心,孟子云:“尽心,知性,则事天。”一分不尽,则不谓忠。信,主土。人无信则不立。信俱四端。忠信所以进德者,以此。恕者,如心,推己及人之谓。是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的。恕字,其大矣哉。《卫灵公》:“子贡问曰: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’子曰:‘其恕乎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’” 人的交友之道,惟有此恕耳。能行其字,虽之夷狄,亦可出入自得焉。

直、诚、谦、俭。直者,不曲之意,此性情中透露出一个刚性。但直者不能绞,绞者,急切也。直需要礼来规之,不然如夫子所说:“直而无礼,则绞。”诚者,主一之谓。《中庸》上谓:“不诚,则无物。”诚则能诚己诚物。凡事不诚,则心意不正。不正则难于道并为一,天地悬隔。心将自闭塞于物事,纷纷扰扰而不能脱逸。谦字,在《易经》上是一谦四德。哪四德?曰:元、亨、利,贞。也说是仁、义、礼、智。谦,则能虚,虚则能受。人若自满,是画地为限,自闭自己,是遮目塞听。自以为高明,结果还是管中窥豹,井蛙之见而已。做人离不开谦字,我细析下谦字对做人的作用。从两个方面来说:

一,接物应对。人与人相处,以信为基础,信的获得是以诚心相交,同时也要谦的相接,不然处处孤傲,目中无人,势必自我孤立,自我欣赏了。所以老子说“守下”,水善处下故万物莫能于之争。谦的弊端是虚伪,所以谦以诚为基础,否则失之于迂阔。谦的特征是,是‘让’和‘守下’。让是礼的节目。守下是不争,是退。人非草木,所以能以谦相接,人必感之于心,进而相交甚洽。论语上的臧平仲善与人交,久而敬之。其中之一少不了个谦字。

二,学习。修学最忌不谦虚。学习若不谦虚,则外来之知识不能汲为我有。按照西人皮亚杰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。他说是心理图式,这个心理图式,是在以往的知识体系中,来同化接受和异化接受的。什么叫同化接受呢?就是学习时候,我们对一个经典上一句话的认识,认为书中写的和自己相契合,就自然接受了。异化接受则相反,新接受知识和自己的心理图式有悖,无法同化,则只能提出疑惑,经过自己心体实证,如果是正确的就接受,不正确,则异化不了的。所以此两点基本上人能学习的主决因素。 这个在唯识上也谈的很清楚。 六识的摄入到阿梨耶识中,经过末那我执,来接受和反接受新来知识。 所以我读经观点,是建立一个熏习环境,久入染缸,不染也不行的。学,就是因人而已,找其兴趣。这个兴趣,就是识(外染,和内德)。 没有兴趣,那就熏染。有了兴趣,循循而诱,博之以文,约之以礼。其人格之独立,庶几近矣。所以人不能谦虚,自满其心,在他人一些先进理论不能契入到自己知识结构上去,结果是自我狭小。

俭,是自我在物欲中淡薄,是种居敬而行俭一种心态。若一味地俭从,就流入吝啬和小气。所以有个度,不然于做人无益。诸葛武侯有句话叫:“俭以养德。”这种俭是物欲淡定,能使精神调而上遂,神游六合。

最后再说个‘中’。中者,不偏不倚之谓,一就是正的意思。不狂,不狷。不强刚,不靡柔。所以行乎大中之道,居天下之正位。如此才不流于过和不及者也。

22

主题

9727

回帖

6818

积分

圣天使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6818

优秀会员奖幸运天使奖

发表于 2012-2-21 00:16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学习学习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落岸天使论坛

GMT+8, 2024-11-1 07:43 , Processed in 0.132433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