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岸天使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论坛,不要冷落了陌生人新人注册后在此报道,奖励20羽毛:)严肃处理违规灌水行为及处罚办法
参与论坛宣传活动,获得积分勋章奖励知羽艺匠及其他模板资源下载珍惜你的ID 珍惜你的名誉
查看: 1853|回复: 1

业余影像创作者所必修的编辑技巧

[复制链接]

51

主题

247

回帖

338

积分

水天使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338
发表于 2008-4-11 17:16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业余影像创作者所必修的编辑技巧' c0 M* D+ `8 D' K& u! `$ c/ s

" ]) }* J5 o4 ]% g9 K2 t
' c2 g4 {+ L9 R! S( F) N1 d6 Y2 \  ]! W# G& R
  镜头画面怎么接,时间长度怎么定,影片怎么组织构成…下面就来谈谈业余影像创作者必须要知道的一些编辑技巧。
2 F& q- k# C* a0 W编辑技术就是构成的技术
( k$ m' o; v$ u
8 @6 P. F. N7 k6 p$ r9 B: ?  影像编辑并不是单纯的把不用的部份剪去,把要用的部份连接起来的单纯作业。编辑的目的是透过构成的技术,使影像的表现凸显新的意义。因此编辑是充满挑战而有趣的工作,也是一个很知性的谜题。同样的素材交由不同的人编辑,就有不同的结果产生。构成的表现正是作者能力的表现。编辑是”感性的技术”,而非”感性的魔术”。”感性的判断并非编辑的全部,它必须具备编辑的技术。  ?8 D2 ]; ], H: R& f. M5 x, z
! T, E6 [7 T5 _
理想的编辑是使人感觉不到编辑的存在' j4 s8 r$ s& A, I3 {* ]" p8 M, [
7 c9 _$ B+ j- v  @1 q' I/ [7 J
  好比我们观看一部影片,你觉得过程很顺畅,就像看一处连贯的风景般。这样的编辑就是理想的编辑。剪去不要的部份以后会产生不连贯的画面,如何把这些不相干画面巧妙平顺的衔接起来,这就是编辑的技术。很多时候我们用感性的眼光剪接影片,却无法编辑出顺畅的影片。
# k, E5 o( g$ a, H6 Y& h5 r% a4 ~2 d- W
  编辑有它的基本原则,并非凭我们的直觉随性的剪接就能完成。剪接点cuting point会产生对立与融合的不同状况,也就是两个画面相接合时会有顺畅(融合)和异样感(对立)的差异,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?造成异样感的原因又是什么?# V7 P4 E* @$ J8 k( Z6 a
: N+ ?- z, ~' c1 G2 T; l8 J4 w- R
跳接6 z. X! L& a2 {  D
( k3 j! T( Z0 C1 K: o
  我们用一个人5秒钟步行的画面来想象,如果我们剪掉第2秒的30格,影像会如何变化?步行的人在第二秒时会突然向前跳,此时观赏影像的人就会有"异样感"。在一连贯的动作中,剪去衔接部份,产生跳动现象,这种剪接叫“跳接”(Jumping cut)。譬如,有一个人正把各种物品放入行李箱,在一连贯的动作中,如果使用跳接将会比不经修剪的原始**,不但节奏变快,而且会频频跳动。上面所举的例子,实际上已令人产生了异样感、当然无法流利自然的连接。所以如非为了持殊的目的和需要应尽量避免使用。6 r0 d0 `5 G1 ^, G6 Y
% a' u1 d+ s8 a4 H* o/ J: v# x4 u
编辑的基本NO.1
6 c1 c& l4 G1 I  v1 a7 s" [. s  `: I# l# d1 _+ r& B$ ?$ T
  为了使影像的流动避免产生不协调的异样感觉,编辑的基本首要原则是:不要用大小和位置不变的同一被摄体以卡接(cut in、cut out) 的方式来衔接。同一大小和位置不变的被摄体卡接,视觉上会产生连续性中断(不连续)的”跳接”现象。
# {  \" O! j6 m* e/ U4 Y! z. ?, T9 t. ~( }/ y& P; H0 Y6 i
  进一步的说,除非为了强调连续镜头之间关连性的强度,和表现某些特殊的意义。要使影像自然顺畅的流动,最好避免使用这一种剪接法。拍摄人走路的的镜头,我们通常不会采用抽格。但我们会不经意的以相似的的镜头衔接,在不知不觉中犯了跳接的错误。
! f: F% B7 h. c3 J, C
' E  Q3 J3 I6 F: _  譬如我们拍摄八挂山大佛,摄影者拍摄了许多佛像的镜头,可是在剪辑时只选择了大小、位置类似的镜头相衔接,产生了不连续的感觉,影像呈微妙的连续跳动。
: d3 d. O( s; ^. _8 d" e$ b
' D  A: z! V$ `4 L$ n解决跳接的对策6 Z: F: {2 |9 ]9 P$ o

, n# J0 }- b  _. f9 V  最单纯的对策是,首先把前镜头和后续镜头影像的大小差异加大。也就是近镜后接中景,中景后接长镜,长镜后接特写。不要使相同大小的影像连接在一起。这种大小不同的连续镜头,可以使“不连续感”和“不愉快的异样感”得以一举解除。7 k4 S0 R6 [: Z( T) [8 [
4 ~6 A$ E5 G/ O/ w( d; P( F' P4 _
  用最大的差异,明快的处理连续的镜头,使观赏者在许多镜头中感受到其中的连续性和顺畅感。人对“含糊的差异”有不愉快的感觉,对“明确的差异”较能接受。后者对编辑的节奏感和顺畅感具有很大的功用。1 {' w' l$ p4 K0 z5 m( X. S
+ i7 Y5 q$ U( l0 Y( ^) v
  如果因事实的需要,必须连续使用同一大小的影像时,前镜头和后续镜头之间可以加入“桥接镜头”(bridge cut)。也就是在两个相似的镜头中插入一个迥异于前后两个镜头的画面。正如字面上的含意,桥接镜头是要制造前后有关连的两个镜头的差异性。就像文章的句点一样,把两个相似的镜头分开。以八挂山大佛为例,前镜头是中景的大佛正面像,后续镜头是中景的45度像,这两个相似的镜头的连接产生了不自然的跳动。如果在两镜之间插入一个信徒拜拜的镜头,影片将变得较顺畅而富变化。
+ A" ~. `# P, h0 W/ g; t9 Y" d0 H- P3 r; W
  在编辑的工作上有许多必须考虑的问题,其中之一是:从人类视觉特征的基本判断。如果能够具备充份的编辑知识,对摄影时镜头的运用和选择也有莫大的帮助。有了编辑的经验,在拍摄过程中对重要的被摄体选择不同的大小和位置来取镜。有了这些丰富的素材,编辑工作就额外的轻松顺手。编辑可以影响摄影,摄影也可影响编辑。
! p- z- }8 R% R
9 w, w6 J, J: q, X0 A% R9 @0 G信息量和画面长度的关系
# \( _9 Y4 y! v+ t  N, R7 x. W  _, j  c" t! n
  画面的时间长度和流畅性是具关连性的。如果每一个镜头的时间都一样长,节奏感完全一致,很多时会使观赏者感觉单调乏味。如果把连续画面的长度巧妙大胆的加以变化,就有较强的节奏感,使观赏者容易感受到。并非所有的画面都以机械式来制定长度。从来画面长度就有“适当最好”的说法。但到底多长才算适当呢?4 P4 L( c% [5 T

8 D, C6 h) J& m$ `1 |  以前,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影像编辑者,他们通常给你的回答是,画面能达成它的任务的时间就是“适当时间”。譬如我们拍摄从黄昏到夜晚的片断,此时必须有满月的画面。到底这个满月的画面要多长?或许是2秒,或3秒。如果没有特别要强调,通常都不会超过5秒吧。这个满月的画面是在表示夜晚的到来,对于传达此项讯息所需要的信息量的长度如果只需2秒或3秒就足够,那么这一段时间就是所谓的”画面能达成它的任务的时间。
$ D, s0 X; J9 U6 G
) ^5 ~8 M3 N# L; W4 p% J  还有,在一般情况下,以固定画面影像的大小为例,近镜所需时间较短,长镜(广角)较长。这是以不同画面所提供的数据的数量的观点来说明的。近镜时数据数量少而明确,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接受信息的内容。长镜时数据数量多而复杂,观众要了解数据的内容必须花费较长的时间。例如以近镜拍摄一个人家的姓名牌(日本人大多会在住家门前张挂“00家”的姓名牌)。这姓名牌只能告诉你这户人家的主人姓名,或是从姓名牌的状况判断房屋的新旧程度。/ N; ?0 C7 {/ u7 T) V: @$ @9 _

1 H1 f' W( d& u! ~* f6 R  如果以广角镜拍摄,它所包括的数据量会增加,包括这个房屋的方位、面宽、结构、形式、邻家的状况等等都会传达给观众。当然,只拍摄姓名牌也许只要2秒,拍摄房屋全景则要3秒到5秒,如果把两者的时间对调,这个编辑的结果就会变得很奇怪。简单的说就是近镜时间短,长镜时间长。编辑的目的是要准确的传达信息,因此必须配合合理的“适当时间”。

0

主题

217

回帖

250

积分

水天使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50
发表于 2008-9-5 09:42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讲的很专业,但不通俗、不易懂,需要慢慢体会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落岸天使论坛

GMT+8, 2025-8-17 07:53 , Processed in 0.096373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